第04版:三沟专刊     <<上一版    
  “三沟经验”之艰苦奋斗
 
 
 
数字报首页
 
 
2024-8-5
 
“三沟经验”之艰苦奋斗
——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走好新的“赶考”之路
杨佳斯
2024-8-5
 

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, “三沟”人民 继承和发扬了不畏艰难困苦全力奋斗的精神,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,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,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。其中艰苦奋斗是“三沟经验”的灵魂, 更是阜新走好新时代“赶考”之路的根本遵循。

 

深刻认识“三沟”人民敢于艰苦奋斗的重大意义

 

“一进毛岭沟,步步踩石头。山上没有树,山下田不收。岁岁受饥寒,辈辈当马牛。”一曲旧民谣,勾勒出的是近代以毛岭沟为代表的蒙古贞部分地区荒山秃岭、沟壑纵横、土地瘠薄的景象。当时,阜新蒙古贞地区森林覆盖率仅1.01%、粮食亩产量仅几十公斤,生态环境不断恶化、群众生活极为贫困。面对重重困难,蒙古贞人民没有退缩逃避。1952年至1964年, 在党 的领导下,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,在蒙古贞大地掀起了治山、治水、治风沙的高潮,书写了一曲植树造林、改变生态环境的壮歌。当时,毛岭沟封山育林,塔子沟河边造林,招束沟治理坡地,正好赶上我国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,“三沟”人民不等不靠不向国家要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治山治水,展现出顽强拼搏、奋发向上的艰苦奋斗精神。

招束沟的坡地治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,需要大量人力、物力和工具。由于没有现成工具,大队党支部书记包清福就带领大家用土办法——没有水平仪,就用水盆和高粱秆做的土仪器找水平;没有土篮子,就用紫槐的树条子自己编;没有扁担、铁锹、镐头,就自己做;缺少苗木,就自己育苗。通过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。

毛岭沟的封山造林不仅工作量非常大,而且人们生活条件特别差,吃不饱穿不暖,却每天都要坚持上山植树造林,那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苦。当时,人们饿了就紧紧裤带,没有水育苗浇水,就在山地打井,却又碰到十眼九空,只能靠人从山下的井里打水,然后用牛车往山上拉,上不去的地方,再靠人抬水。“三沟”人民这种不畏艰难、与天争地、向地要粮的艰苦奋斗精神,使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,最后创造出“三沟经验”。

 

科学凝练“三沟”人民依靠艰苦奋斗夺取胜利的经验启示

 

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、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。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”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,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,而是愈挫愈勇,不断在磨难中成长、从磨难中奋起,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五千年文明史。“三沟”的广大党员群众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,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,不畏艰难、甘于奉献,自觉担负起带领人民走向富裕的光荣使命,用心血、汗水甚至生命深刻诠释了艰苦奋斗的精神。

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支柱。回首百年奋斗历程,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、风险挑战,总是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,一步步变被动为主动、变不利为有利,从而杀出血路、打开新局。“三沟”人民就是用一种实事求是、不畏艰险、百折不挠的精神,开展植树造林、河边绿化和坡地治理,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艰苦奋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之本。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,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,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、智慧、勇气干出来的。“三沟”的广大党员群众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,虽然少数群众出现过悲观失望的情绪,但他们没有退缩、没有回避,在关键时刻敢想、敢做、敢担当,激发了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干劲,开拓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生态建设经验,使农业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
 

立足新时代新阶段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旗帜

 

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,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以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镜,以先进典型、身边榜样为镜,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艰苦奋斗的烈火真金。要勇于冲到斗争第一线,与困难挑战面对面交锋,用铁肩膀、宽肩膀扛重任、挑重担。敢于向下扎根,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,甘当“泥土干部”, 知民意、察民情、解民忧、纾民困,在艰苦奋斗中淬炼过硬本领,在苦干实干中增长自身才干。

艰苦奋斗是不忘初心的自觉担当。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,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、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“两个务必”中要求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。70多年后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的“三个务必”中再次强调,要“务必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”。这是党跨越70多年时空的对话,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自觉和清醒,变化的是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本色。在船到中流浪更急、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,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,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,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保持永不懈怠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,继续以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,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,在千帆竞发中勇立潮头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

艰苦奋斗是斗争精神的具体体现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,“坚持发扬斗争精神。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、骨气、底气,不信邪、不怕鬼、不怕压,知难而进、迎难而上。”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,要继续发扬和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,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,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,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,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,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,在各自岗位上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“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”“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”的良好风貌。

时代虽有不同,精神一脉相承。实现美好理想,离不开筚路蓝缕、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。过去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苦奋斗取得的,更加美好的明天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来创造。当前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,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中,我们要深刻认识到,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,越是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。我们要不断跨越新的“雪山”“草地”,攻克新的“娄山关”“腊子口”,牢记“生于忧患、死于安乐”,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走好新的“赶考”之路。

(作者系辽宁省阜新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;文章转自《刊授党校》2024年第5期)

 
©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    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